明代甲胄:罩甲

罩甲出现于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正德年间(公元1506年至1521年),形制很像现代的坎肩,前开襟、无领,两侧下缘有小开衩。

这种甲胄分两种类型:一种是用小鱼鳞甲片编缀而成;另一种纯用布为面里,中间不敷甲片,即布罩甲。

其中,布罩甲在明初只限骑兵服用,后来王公贵族,市井平民都争相仿效,一时间成为风尚。为防止发生逾矩之事,朝廷发布诏令,禁止普通百姓和军士使用皇家专用颜色,即不能服用紫色罩甲,其他颜色则随用。

明铁盔在民间被称为“帽儿盔”,其沿袭了宋、元笠形盔的形制,由缨枪、盔顶、盔体、顿项四大部分组成。

盔顶插有翎羽和小旗,翎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,小旗颜色多样,可能是战时表明部队所属的徽识;盔体为容纳更多的发髻比前制有所加高,多是瓣形组合,有四瓣、六瓣、八瓣的,也有圆形的;顿项采用三片下垂的顿项,不同于元代有护喉的形制。

罩甲有长短两种,短的不论军官士兵都可以穿,而配有腿裙的则为军官专用。长罩甲是布制,没有甲片,为士兵所穿,后来广泛流传,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服装。

明代护臂甲以铁甲片编缀而成,在小臂内侧用纽扣系束。这种护臂甲的原型其实是从东亚传入蒙古之后,再经过明代改良而成的一类护甲,虽不属于汉人原创,但改良后却具有明代自身独特的风格。

set 限制解除
x1
>
<
>>
<<
O
x1